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4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1篇
  39篇
综合类   120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一种新型集蔗器的结构设计及其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蔗器是甘蔗收割机中用来收集甘蔗的装置。通过总结前人所设计的集蔗器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集蔗机构—挡板式斜集集蔗器,并进行了结构设计、参数计算和三维建模;最后,为了验证所设计的集蔗器转轴的尺寸的合理性,通过有限元分析了软件ANSYS分析它在受外力情况下的变形情况和整体的应力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
蒙脱土-稻壳炭复合材料对Pb(Ⅱ)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蒙脱土-稻壳炭复合材料对Pb~(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并考察吸附剂用量、共存离子及pH等因素对该复合材料吸附Pb~(2+)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Pb~(2+)的吸附特性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能较好地以Freundlich模型进行拟合,且是以物理吸附为主的自发的吸热反应。复合材料对Pb~(2+)的吸附量随吸附时间的延长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最终达到吸附平衡,且随着复合材料投加量的增加,Pb~(2+)的去除率增大。复合材料对水溶液中Pb~(2+)的吸附性能在pH为5时较好,吸附量达52.79 mg·g~(-1);不同浓度Ca~(2+)、Mg~(2+)均会对Pb~(2+)的吸附反应产生抑制作用,且Mg~(2+)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3.
黄淮海地区商品鸡饲料中重金属含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源头有效控制家禽养殖重金属污染,本文调查了黄淮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180个商品鸡饲料样品,分析了不同省市、不同养殖品种和不同生育期饲料中Mn、Cu、Zn、Cr、Ni、Cd、Pb和As 8种重金属含量特征。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鸡饲料中重金属含量变化幅度较大,饲料样品中Cr、Mn、Ni、Cu、Zn、As、Cd和Pb含量范围分别为0.05~9.91、52.59~726.68、0.02~6.84、12.74~458.70、34.09~594.78、0.01~3.98、0.01~1.96 mg·kg-1和0.02~10.76 mg·kg-1,与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含量相比,饲料样品Mn、Cu、Zn超标率分别为99.1%、100%、69.0%,与《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含量相比,饲料样品中Pb、Cd含量超标率为39.7%、23.50%。不同省市鸡饲料中重金属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来看,安徽省鸡饲料中重金属含量最高,天津市鸡饲料中含量最低。蛋鸡Mn、Cu、Zn含量最大检出量分别为680.86、458.70、580.27 mg·kg-1,肉鸡Mn、Cu、Zn含量最大检出量分别达到726.68、399.07、594.78 mg·kg-1,蛋鸡和肉鸡饲料中Mn、Cu、Zn平均含量均超过我国《鸡饲养标准》。总体来看,产蛋期蛋鸡饲料中重金属含量最高,中后期肉鸡饲料中重金属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以广西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新台糖22’、‘桂春2号’、‘柳豆3号’和‘桂春8号’为间作套种试验材料,研究探索不同大豆品种、不同播期及不同间种密度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管理和施肥条件、种地养地、保证甘蔗品质和产量的前提下,以第2播期间种2行中熟大豆品种效果最好。综合经济效益最高的是第2播期间种2行的晚熟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5.
六堡茶品质独特,具有"汤色红浓,香味陈醇,有金花,具有独特的槟榔香"的品质特点。六堡茶的品质区别于其他黑茶的原因,除了茶树品种及烘干方式外,关键还是在六堡茶的生产工艺上。本文对六堡茶传统堆式"渥堆"法与发酵技术罐式"渥堆"法进行分析比较。发酵技术罐式"渥堆"法是清洁化生产六堡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6.
狂犬病毒CVS株G基因和N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序列,构建狂犬病毒G基因和N基因共表达的腺病毒载体。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RVG基因、N基因。N基因先亚克隆入pIRES质粒;G基因经Kpn I和Mlu I,pIRES-N质粒经Mlu I、Not I双酶切,回收目的基因后与经Kpn I和Not I双酶切处理的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连接,再与pAdEasy-1质粒在BJ5183菌中同源重组产生腺病毒载体质粒。线性化后的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293细胞,通过观察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鉴定重组的腺病毒,RT-PCR 法检测狂犬病毒糖蛋白和核蛋白基因片段。该重组病毒质粒经酶切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转染293细胞后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RT-PCR 法可检测到糖蛋白和核蛋白基因片段。试验成功构建了G和N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为狂犬病活载体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白骨壤叶的水浸提工艺,并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水杨酸法、DPPH法,分别测定了白骨壤叶水提液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水浸提白骨壤叶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g∶mL),温度50℃,时间120min,提取率8.14%。白骨壤叶水提液对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及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活性,且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其IC50分别为1.16,1.42,2.27mg/mL,因此白骨壤叶水提液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镉胁迫下不同改良剂对水稻种子萌发和镉吸收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种子萌发试验和溶液培养试验方法,比较4种不同改良剂对Cd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和Cd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硼酸、褪黑素、钼酸钠和硅酸钠均可以促进Cd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和水稻幼苗的生长发育。在浓度为5μmol·L~(-1)的Cd胁迫下,添加1 mg·L~(-1)硼酸、10μmol·L~(-1)褪黑素、0.5 mg·L~(-1)钼酸钠和1 mmol·L~(-1)硅酸钠使水稻种子发芽率比CK处理分别提高11.1%、10.0%、11.1%和10.0%,发芽势分别提高17.8%、17.8%、17.8%和22.2%;添加这4种改良剂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水稻种子萌发和水培实验中水稻植株Cd含量。5μmol·L~(-1)的Cd胁迫下,添加硼酸、褪黑素、钼酸钠和硅酸钠均显著降低种子萌发试验中水稻幼根和幼芽Cd含量,其中幼根Cd含量降低38.6%~51.3%,幼芽Cd含量降低36.9%~41.1%。水培实验中,当Cd浓度为1μmol·L~(-1)时,添加硼酸、褪黑素、钼酸钠和硅酸钠使水稻根系Cd含量比对照处理分别降低32.6%、38.3%、47.0%和72.5%(8 d)。硅酸钠降低水稻Cd含量的效果最明显,其次是钼酸钠和褪黑素,硼酸的效果稍差。  相似文献   
19.
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采用响应面分析法探讨了纤维素气凝胶(MCCA)吸附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运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MCCA对刚果红(CR)的吸附行为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m(尿素)∶m(微晶纤维素)=6.0∶2.5、环氧氯丙烷(ECH)体积分数为5.88%、交联温度65℃时,所得的MCCA对CR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在20℃、CR质量浓度300 mg·L-1、pH=6及MCCA用量为0.05 g的条件下,MCCA对CR的吸附容量可达163.8mg·g-1,MCCA对CR的去除率为94.7%。MCCA对CR的吸附动力学极其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模型;与Freundlich模型相比,Langmuir模型更适合用来描述MCCA对CR的吸附过程; MCCA对CR的吸附热力学参数为ΔH=-0.003 67 k J·mol-1、ΔS=0.021 62 J·(mol·K)-1、ΔG=-1.188 k J·mol-1(323 K),这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放热的过程。MCCA经5次循环使用后,对CR的去除率仍旧可达90%以上,说明MCCA可循环再生使用,其制备工艺简单、经济,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河豚毒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从微生物到植物、动物都有发现.除河豚外,河豚毒素还在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蠕虫、蝾螈、青蛙等其他物种中都有不同含量的分布.不同动物产生、富集河豚毒素的机制可能存在很大差别,但是河豚毒素对其携带动物在自然选择进化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目前中国对河豚毒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河豚毒素的分离纯化、检测分析及抗体制备等方面,而对河豚毒素产生的分子机制及生态作用的研究还很少,文章通过综述国外对河豚毒素分子机制及生态作用的研究,进一步阐释动物携带河豚毒素的分子机制及河豚毒素对动物的重要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